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华艺资讯>公司新闻
智能汽车生产线教学模型、新能源生产线教学实训仿真平台

智能汽车生产线教学模型、新能源生产线教学实训仿真平台

智能汽车生产线教学模型制作需以 “还原核心流程、突出教学互动” 为核心,整体遵循 “方案设计→组件制作→系统集成→调试优化” 四大阶段,兼顾工艺可行性与教学实用性。

一、前期准备: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这一阶段是模型制作的基础,需明确教学重点与技术边界,避免功能冗余或关键流程缺失。

  1. 需求与参数确定:明确模型需展示的核心环节(如冲压、焊接、装配、检测、AGV 转运),确定尺寸比例(常用 1:20-1:50,适配教室摆放)、互动方式(如按钮控制、触摸屏显示)及核心智能元素(如机械臂抓取、视觉检测模拟)。

  2. 方案输出:绘制 2D 结构图(标注各工位尺寸、组件位置)和 3D 装配图(用 SolidWorks 或 SketchUp 设计),列出材料清单(如机械结构件、电子元件、软件工具),确保各环节流程逻辑与真实生产线一致。

二、核心制作:分模块实现关键功能

教学模型需按 “工位模块化” 制作,每个模块独立完成后再集成,便于教学时拆解讲解,也降低制作难度。

1. 机械结构制作:还原生产线硬件框架

  • 框架搭建:用铝合金型材或 3D 打印件制作生产线底座与工位支架,确保结构稳固;标注各工位名称(如 “车身冲压工位”“底盘装配工位”),方便教学识别。

  • 关键执行部件制作

    • 模拟机械臂:用舵机或小型伺服电机驱动多关节臂,搭配 3D 打印的抓取夹具,实现 “抓取工件” 动作;

    • AGV 转运车:用带电机的小车底盘,搭配红外传感器或蓝牙模块,实现 “沿轨道自动转运”(轨道可用黑色胶带或金属条模拟);

    • 传送带:用微型电机 + 皮带轮制作短距离传送带,模拟工件在各工位间的流转。

2. 电子系统集成:实现 “智能控制” 功能

电子部分需以 “开源、易教学” 为原则,优先选择 Arduino 或 Raspberry Pi 作为控制核心。

  • 硬件连接:将电机(驱动传送带 / 机械臂)、传感器(红外检测工件位置、超声波避障)、显示屏(触摸屏,显示生产数据)通过杜邦线与控制板连接,确保线路清晰(可穿线整理,避免杂乱)。

  • 互动功能设计:加装物理按钮(控制生产线启停、单工位演示)或手机 APP 控制(通过蓝牙 / Wi-Fi),方便教学时切换 “自动运行”“分步演示” 模式。

3. 软件编程:实现自动化流程与教学演示

  • 控制程序编写:用 C++(Arduino)或 Python(Raspberry Pi)编写逻辑代码,实现 “工件上料→AGV 转运→机械臂装配→检测合格→下料” 的自动化流程;加入故障模拟功能(如 “传感器未检测到工件”,触发报警灯提示),提升教学实用性。

  • 数据可视化:在触摸屏或上位机(电脑)显示生产数据(如 “生产节拍”“合格率”),用简单图表(如柱状图)展示,帮助理解智能生产线的 “数据驱动” 特性。

三、后期优化:调试与教学适配

制作完成后需通过多轮调试,确保功能稳定且符合教学需求。

  1. 功能调试

    • 机械调试:检查机械臂抓取精度、AGV 路径偏差,调整电机转速确保传送带流转平稳;

    • 电子调试:测试传感器灵敏度,避免误触发;验证故障报警功能是否正常。

  2. 教学适配

    • 标注关键部件:在模型上贴标签(如 “伺服电机”“视觉传感器”),明确各组件作用;

    • 简化操作:将复杂功能集成到 1-2 个核心按钮,避免教学时操作繁琐;

    • 安全优化:对裸露的电机、线路加装保护罩,防止教学时误触。

7

上一页:智能仓储物流配送教学仿真实训平台 下一页:没有了!
展厅设计效果图,企业文化展厅
Copyright © 2023 北京华夏艺匠模型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京ICP备17071736号-4
展开
  • 电话咨询

  • 010-60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