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安全互动仿真平台

港口是水陆交通和物流的枢纽,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历来有国家“门户”、“窗口”和交通“枢纽”之称。

以“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为引领,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推动智慧港口建设的政策文件,逐步建成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协同的智慧港口,基本形成“建立全新智慧港口”“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两条路径并举的发展格局。

智慧港口建设

对人才提出新要求

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港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引领。

港口产业工人既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跨领域的技术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精神。要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港口产业工人,匹配港口行业持续发展的动态需求。

港口产业工人的培养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全面推动港口产业创新、促进港口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战略布局。

经济发展阶段、技术变革需求、社会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对港口产业工人的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慧港口专业

传统实训的局限性

智慧港口的核心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技术实现港口运营的智能化升级,其人才需求呈现“技术复合化、能力多元化、知识动态化”的特征。当前智慧港口人才培养仍面临多维度的困扰。

智慧港口的建设,亟需复合型人才

1、人才培养体系割裂

传统港口相关专业侧重机械操作、物流流程等传统知识,对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教学不足。

同时,信息技术专业(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又脱离港口实际场景,学生缺乏对港口设备、业务流程(如集装箱装卸调度、船舶靠泊计划)的理解,导致学生难以应对智慧港口的复杂问题,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专业割裂”。

2、课程设置滞后

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需求。智慧港口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而课程体系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实践教学不足

智慧港口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然而,自动化码头的核心设备单台造价高达数百万至数千万,院校难以配备,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港口设备配置优化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

智慧港口人才培养新举措

随着人工智能和MR、VR、A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虚拟仿真技术为智慧港口专业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教育部职业教育新政策明确,搭建虚实结合的智能实训平台,通过校企共建真实设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港口作业全流程,解决传统教育设备滞后问题,培养具备智能技术应用与多系统协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革新动态衔接。

基于此,恒点开发建设“智慧港航‘AI+虚仿’虚实融合创新实训基地”,基地包含大型航运混合现实系统、港口决策模拟沙盘、智慧港口业务仿真训练工作站等虚拟仿真实训设备,虚实结合赋能智慧港口专业实训,助力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

危化品港口规划与布置虚拟仿真实验

1、大型航运混合现实系统

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在教室1:1还原真实港口,将高精度建模的虚拟港口与物理教室空间融合。以恒点为淮阴工学院开发的《集装箱港口设备配置优化项目》为例,学生佩戴MR眼镜可进行虚实交互学习,完成集装箱装卸、搬运、配置等流程的实践操作。同时,该系统还支持手势/语音操控设备装卸、场景切换。

2、港口决策模拟沙盘

沙盘基于数字孪生、3D可视化与智能算法,能够真实还原港口作业场景,支持物流调度优化、多人协同决策与多维度动态推演。以恒点为河海大学开发的《危化品港口规划与布置虚拟仿真》为例,学生可以在沙盘学习港口布局相关知识、构建真实港口结构、协同设计港口合理布局。

恒点开发的港口决策模拟沙盘

3、智慧港口业务仿真训练工作站

港口业务仿真训练工作站是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虚拟仿真教学设备,支持根据各个学校港口专业课程需求灵活定制,实现智能化、场景化的技能操作模拟与教学实践支撑。内置多个模块,如物流组织与经营模拟、国际货代报关与国际贸易结算管理、采购管理、物流职业岗位体验、3D港口集装箱堆场管理等课程,模拟港口的各项业务,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港口业务的各种知识流程。

恒点“智慧港航‘AI+虚仿’虚实融合创新实训基地”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港口专业虚拟仿真将更加智能和高效。

恒点“智慧港航‘AI+虚仿’虚实融合创新实训基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高度还原真实的港口与航运管理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空间体验。在这里,学生可以模拟船舶调度、货物装卸、港口运营、船只制造等各个环节,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来掌握智慧港口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产教融合。


展厅设计效果图,企业文化展厅
Copyright © 2023 北京华夏艺匠模型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京ICP备17071736号-4
展开
  • 电话咨询

  • 010-60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