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仿真教学沙盘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工具,更是一个真实世界的缩影。学生们能够在这个仿真城市环境中,通过小车上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IMU等传感器,更全面、更真实地体验到它是一个集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技术于一体的的学术研究平台。
智慧交通沙盘
智慧交通沙盘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基础包括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实时数据传输和沙盘仿真。系统中的小车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IMU等传感器,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实现高精度的自动驾驶。
1.2 教学目
系统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动驾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教学目标包括但不限于路况感知、路径规划、控制算法、车辆间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00001. 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教学沙盘从道路网层面要求模拟十字路口、环岛、T型路口、弯路、单向车道、高速公路等符合城市驾驶环境的道路模型;
00002. 从参与要素层面,模拟车辆、行人、红绿灯、停车场、路灯、典型建筑等一系列重要的交通参与要素;
00003. 在沙盘物理模型的支撑下,参照未来智慧城市运作原理,围绕红绿灯、停车场等领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能顾实现经由网络数据的红绿灯时间智能控制,无人看守的自动化计费停车场控制等。同时,沙盘包含显示牌、指示牌、检测器、控制器等智能设备终端实现车车通讯,车服务器通讯;
00004. 基于实体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教学沙盘,同步构建智慧城市高精度地图,能够精确刻画城市楼群、城市道路网络、城市基础设施(如红绿灯、ETC等)等地图内容,地图精度误差小于3cm,实现智能微缩车最短路径规划及导航行驶;
00005. 能够通过室内通信网络将智慧交通沙盘、智能车辆、用户终端、定位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并汇集于智慧交通数据展示监控平台,实现智能沙盘运行状态的统计以及智能微缩车状态实时监测;重现整个智慧交通实时运行状态,并从原理层面展现智慧交通数据流转;
00006. 能够通过控制终端实现车辆远程调度,实现车辆启停控制以及运行终点选择;能够通过移动控制终端与智能沙盘互动,实现沙盘的建筑、路灯及绿化灯的交互控制;
00007. 能够基于室内通信网络,构建远程智能微缩车调试终端,实现智能微缩车控制与智能驾驶的分离、实现沙盘控制与沙盘实体的分离、实现数据过程中的内容控制,从而提高智能微缩车调试效率。
00008. 沙盘的整体布局需结合用户单位主要建筑的布局进行规划设计。
系统的自动驾驶小车是基于ROS2系统,源自ROS Navigation架构,并结合当前真实自动驾驶车辆算法。该小车搭载了激光雷达、摄像头、IMU等多传感器,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实现高精度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微缩车第一代
ROS2系统提供了强大的通信和组件架构,为小车的模块化设计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这一部分将深入介绍ROS2的核心概念以及它是如何支持小车的实时控制和通信的。
系统整合了当前真实自动驾驶车辆的算法。将详细介绍构建高精度地图的方法、多传感器匹配定位的原理,以及A*全局路径规划和车辆横纵向控制算法的实现。这一节将解析这些算法如何共同作用,实现小车的自动驾驶功能。
智能云控调度系统是系统的大脑,通过实时接收来自小车的数据,包括传感器实时数据、路径规划信息、电池电量等,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集中调度。这一部分将详细解释云控调度系统的工作原理。
介绍系统中实现实时数据传输的技术,包括数据的格式、传输协议、通信频率等方面。通过这一环节,读者将了解到云控系统是如何实时获取并处理来自小车的各种信息。
系统的云端调度是系统中的智能决策中心。本节将详细探讨云端调度系统是如何根据小车的信息实时做出决策的,包括路径规划、优先级调度等方面的内容。
高精度地图构建是自动驾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车辆提供了详细的环境信息,支持定位、感知和规划等关键功能。下面详细解释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沙盘中,如何构建高精度地图。
地图构建流程:
1. 激光雷达数据采集
在小车行驶过程中,激光雷达不断扫描周围环境,获取距离和角度信息。这些点云数据成为构建地图的基础。
2. 点云预处理
通过对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坐标变换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地图坐标系建立
建立地图的坐标系,确保地图与车辆的位置关系准确。通常使用车辆为原点的局部坐标系。
4. 特征提取
从点云数据中提取地图中的特征,如建筑物、道路、交叉口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环境。
5. 地图更新与维护
定期更新地图,将新的感知数据融合进地图中。同时,根据车辆的实时行驶情况,对地图进行维护,确保地图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d. 占据网格地图
将环境划分为网格,根据激光雷达数据判断每个网格是否被占据,构建占据网格地图。
地图构建的意义:
00001. 定位支持: 高精度地图是实现车辆精确定位的基础,支持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准确定位。
00002. 环境感知: 地图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可以帮助车辆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包括道路结构、障碍物等。
00003. 路径规划: 基于地图的路径规划可以更有效地规遍避障,选择最优路径。
00004. 智能决策: 提供给智能决策系统更全面的环境信息,支持车辆智能决策和行为规划。
带路网的高精地图
多传感器匹配定位是自动驾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整合激光雷达、IMU(惯性测量单元)、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信息,实现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高精度定位。
· 激光雷达: 使用激光雷达进行环境感知,获取车辆周围的三维点云数据,用于构建地图和障碍物检测。
· IMU: IMU测量车辆的角速度和线性加速度,通过积分得到车辆的相对位移,用于辅助定位。
· 摄像头: 摄像头用于图像识别,包括道路标志、交通标识、行人和其他车辆。这些信息有助于提高车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 传感器数据配准: 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准,确保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在相同的坐标系下。
· 卡尔曼滤波: 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将不同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融合,考虑各数据的不确定性,得到更为准确的状态估计。
· 地图匹配: 将激光雷达扫描的特征点与高精度地图上的点进行匹配,以纠正车辆的位置偏差。
· 视觉里程计: 利用摄像头图像的特征点,通过视觉里程计算法估计车辆的相对位移,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
· 状态更新: 通过融合后的信息,更新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位置、姿态和速度等。
· 环境建模: 利用激光雷达数据更新地图模型,保持地图的实时性,以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
多传感器融合匹配定位
A*(A-star)算法是一种在图形平面上寻找路径的算法,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全局路径规划中。其优雅的设计结合了Dijkstra算法和贪心算法的优点,使得它在搜索最短路径时具有高效性和精确性。
全局路径规划
1. 算法概述
A*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启发式评估函数估计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代价,并在搜索过程中维护一个开放列表和一个关闭列表。具体步骤如下:
· 初始化起始节点和目标节点。
· 将起始节点放入开放列表。
· 从开放列表中选取估价函数值最小的节点,标记为当前节点。
· 如果当前节点是目标节点,则搜索结束,回溯得到路径。
· 否则,将当前节点放入关闭列表,生成当前节点的邻居节点。
· 对于每个邻居节点,计算其启发式函数值,如果不在开放列表中,则加入;如果已经在开放列表中,更新其路径和代价。
·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开放列表为空。
2. 估价函数设计
A*算法的成功在于估价函数的合理设计。一般而言,估价函数 f(n) 可以表示为:
f(n)=g(n)+h(n)f(n)=g(n)+h(n)
其中:
· g(n)g(n) 表示从起点到节点 n 的实际代价。
· h(n)h(n) 表示从节点 n 到目标的启发式估计代价。
A*算法保证了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总是能够找到最优路径。
3. 在智慧交通沙盘中的应用
在智慧交通沙盘中,A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模拟车辆的全局路径规划。通过在沙盘地图上运行A算法,可以为车辆找到一条最短路径,考虑到实际道路的拓扑结构和障碍物的分布。这样的模拟有助于验证自动驾驶车辆在真实道路上的导航性能。
车辆横纵向控制算法是自动驾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行为和安全性。在智慧交通沙盘中,这些算法通过模拟和验证,确保小车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执行各种驾驶任务。
纵向控制算法
纵向控制主要负责车辆的速度和跟驰行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解析以下方面:
00001. 速度规划: 介绍如何通过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制定车辆的速度规划策略。详细讨论在不同场景下的速度调整原理,例如在交叉口、高速公路等。
00002. Longitudinal Dynamic Model: 对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考虑到加速度、制动力、空气阻力等因素的模型。
00003. PID控制: 解释如何使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来实现车辆速度的闭环控制,保持在规划路径上。
横向控制算法
横向控制关注车辆的转向行为,确保车辆沿着规划的路径行驶。这一部分将详细讨论以下内容:
00001. 车道保持: 说明车道保持的原理,通过车辆传感器获取道路信息,使车辆能够在车道内行驶。
00002. 路径跟踪: 深入介绍路径跟踪算法,包括车辆在弯道、直道和交叉口的转向控制策略。
00003. Lateral Dynamic Model: 对车辆横向动力学模型进行详细分析,考虑到转向角速度、横向加速度等因素。
00004. 车辆横向控制器: 解释车辆横向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可能采用的控制策略如模型预测控制(MPC)等。
在智慧交通沙盘系统中,沙盘模拟环境的构建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部分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高度仿真的方式构建沙盘中的模拟环境。
1. 真实地理数据引入
首先,系统引入真实的地理数据,包括道路网络、建筑物、交叉口等。这可以通过开源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或者卫星地图数据获得。解释如何将这些数据导入到沙盘系统中,并确保其与实际地理环境相匹配。
2. 交通标识和信号灯模拟
详细说明如何在沙盘中模拟交通标识和信号灯。这包括识别真实道路上的标志、交叉口的信号灯设置,并将其反映在沙盘中,以确保小车在仿真环境中面对真实交通场景。
3. 路面状态和材质模拟
沙盘中的道路模拟不仅包括道路的几何形状,还涉及路面的状态和材质。这一部分解释如何根据真实路况模拟道路的质地、颜色以及可能的障碍物,以提高系统的仿真真实感。
系统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场景,以满足高职和高校多样化的教学需求。以下是一些典型场景的介绍:
针对车辆专业的教学,沙盘可模拟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学生可以实时观察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了解自动驾驶原理。
对于交通类专业,沙盘提供了模拟城市交通流量、信号灯控制等实际交通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调度小车和观察系统反馈来学习交通管理理论。
在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专业中,沙盘通过图像识别、决策算法等模块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关键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沙盘进行路测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环境下传感器的反馈,并学习传感器融合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调度系统,学生可以进行路径规划和控制算法的实验,了解不同算法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模拟自动驾驶网约车场景,学生可以体验整个服务流程,包括乘客下单、路径规划、实时调度等。
系统支持AVP自主代客泊车功能的模拟,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实际操作小车进行自动泊车。
通过模拟平行驾驶场景,学生可以体验远程驾驶技术,了解远程驾驶的原理和安全措施。
系统设计跨专业协同实践的场景,例如,交通类专业的学生负责交通流量调度,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负责算法优化,实现不同专业学生的协同学习。
系统支持不同专业的课程整合,例如,通过智慧交通沙盘,车辆专业的学生可以与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一同学习,促进创新思维的交流。
1.1 概述
1.2 Linux 命令行基础操作
1.3 ROS基础入门
1.4 opencv基础入门
1.5 机器人机器人首次开机操作
1.6 ssh远端通信与ROS网络通信
2.1 小车运动控制的实现
2.2 使用遥控器控制小车
3.1 视觉巡线基础操作
3.2 视觉巡线功能程序解析
3.3 视觉巡线算法原理介绍
4.1 编码器校准成轮速计
4.2 IMU内参标定
4.3 摄像头内参标定
4.4 各个传感器之间坐标系关系与设定
4.5 多传感器扩展卡尔曼滤波融合
4.1 雷达跟随基本操作
4.2 雷达跟随参数说明
4.3 雷达跟随功能代码解析
6.1 gmapping建图算法
6.2 RRT自主建图算法
6.3 Cartographer建图算法
7.1 基本操作
7.2 2d导航功能程序解析
8.1 基本操作
8.2 功能包的简要讲解
9.1 多机编队算法介绍
9.2 多机编队算法基础操作
10.1 自主建图功能操作实现
10.2 自主建图功能程序解析
11.1 二维码创建
11.2 ARTag识别与位姿估计
11.3 基于二维码的物体检查与识别
12.1 图像流采集
12.2 图像数据集标注
12.3 训练自己的数据集
12.4 测试训练所得到的权重
12.5 摄像头识别红绿灯